联系我们 / Contact

  • 山东东达聚合物有限公司
  • 联系人:王经理
  • 电 话:0533-8299008
  • 手 机:13280657534 15564462387
  • 传 真:0533-8299009
  • 邮 箱:sddachina@163.com
  • 网 址:http://www.sdpamchina.com/
  • 地 址: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开发区工业园16号

反相微乳液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工艺优化

发布日期:2014-10-25 10:46:54
反相微乳液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工艺优化研究
反相微乳液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工艺优化
反相微乳液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工艺优化,通过电导率和透光率来优化反相微乳液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工艺,得到最佳合成条件 为:EDTA加入量0. 5%对单体质量)、搅拌速度为300 r/min、乳化剂用量为18. 61%对乳液总质 量)、反应时间为3 h引发剂用量为0. 5%对单体质量)、单体质量分数为50%对水相质量)、反 应温度为25 C;并检测了在此优化条件下制备的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助留助滤性能,结果表明,该两 性聚丙烯酰胺具有较好的助留助滤性能,当加入量为0. 08% (对绝干浆)时,纸料留着率提高了 8. 9%,打浆度降低了 6. 1 °SR。
反相微乳液是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由水相高 度分散在油相中形成的热力学稳定体系。油水界面 上表面活性剂形成有序组合体,水核被表面活性剂 单分子层包围,类似于‘微型反应器”用反相微乳 液技术制备的纳米粒子不仅固含量高、分散快、粒径 小且均一,而且高度稳定。其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 所产生的特殊效果,使得它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不 同于普通物质的优异性能,在造纸工业具有诸多现 实和潜在的应用,主要用来制备造纸助留剂[1]、废 水处理剂[2_3]、纸用纳米材料[4]和纸用超强吸水性 材料[5]等。
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固含 量高、溶解快、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比较均匀等优点,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反相微乳液制备高分子聚合物的 研究都是通过以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转化率为 参考指标来优化合成工艺[6]。由于反相微乳液具 有透明稳定的优良性质,使采用透光率来优化合成 工艺成为可能。另外,反相微乳液是油包水微乳液, 其主要是通过油相导电,而油的导电性能十分微弱, 这已经得到很多学者的证实[7],因而,也可以通过 测定聚合完的反相微乳液的电导率来优化高分子聚 合物的合成工艺。因此,本文通过电导率和透光率 
来优化反相微乳液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工 1. 3. 5打浆度的测定 
X100%。
艺,得到最佳合成条件,并检测了在此优化条件下制 备的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助留助滤性能。
1实验
1 1试剂与原料
环己烷,无水乙醇,丙酮,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 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丙烯酰胺, 丙烯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 均为分析纯;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工业纯,含量 >60%;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为300万;废纸 脱墨浆,打浆度为38 °SR,自制;滑石粉。
12仪器
恒速搅拌器;乌式黏度计,内径为0. 57 mm;玻 璃恒温水浴;真空干燥箱;循环式真空泵;恒温水浴; 分析天平;有机合成仪器;微量移液枪;纸页成型器; 纸页烘干器;打浆度测定仪。
1 3方法 1. 3. 1聚合方法
按照一定比例在四口瓶中加入环己烷、复配乳 化剂,搅拌5 min后,加入一定量的单体水溶液,通 氮气并搅拌,15 min后加入引发剂,恒温反应3 h 后,停止实验,出料;其中一半乳液加入一定量的阻 聚剂保存,另一半用体积比为1 :1的丙酮和乙醇溶 液沉淀破乳,然后抽滤,将产品放入50 C真空干燥 箱干燥。粉碎,密封保存。
1. 3. 2电导率的测定
将少量聚合完的反相微乳液放入平底试管,用 电导率仪测量其电导率,由于反相微乳液为油包水 乳液,主要是油导电,而油的电导率很小,因而,测得 的电导率越小,说明反相微乳液的稳定性越强。
1. 3. 3透光率的测定
以蒸馏水为参比,用721分光光度计在波长为 640 nm下测定各产品的透光率。
1. 3. 4纸料留着率的测定
纸张定量为60 g/m2,加填量为15%,精确称量 绝干浆1. 601 4 g和滑石粉0. 282 6 g放入1 000 mL
的烧杯中,用搅拌器分散均匀,在分散好的浆料中加 入一定量两性聚丙烯酰胺溶液,再搅拌5 min,然 后抄片。将手抄纸放入鼓风干燥箱中于105 C下 干燥5 h,然后利用下式计算纸料留着率:留着率= 纸片绝干重 纸料绝干重
精确称量绝干浆2 g,用搅拌器分散均匀,然后 加入一定量的两性聚丙烯酰胺溶液,再搅拌5 min, 最后精确配制成1 000 mL的浆液,测量打浆度。
2结果与讨论
通过探讨EDTA加入量、搅拌速度、乳化剂用 量、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对两 性聚丙烯酰胺微乳液的电导率和透光率的影响,得 到了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助留助滤 剂的最佳聚合工艺,并研究了利用最佳聚合工艺制 备的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助留助滤性能。
21 EDTA的加入量对两性聚丙烯酰胺微乳液电
导率和透光率的影响
由于单体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金属离子,对反相 微乳液聚合具有较大的阻聚作用,反相微乳液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工艺优化通过加入一定量 的EDTA可以降低其负面影响。表1示出了当反应 条件为充氮时间20 min、搅拌速度300 r/min、乳化 剂用量22 22% (对乳液总质量,下同)、反应时间
3h、引发剂用量0. 67% (对单体质量,下同)、单体 质量分数50% (对水相质量,下同)、反应温度28 ~C 时,EDTA加入量对两性聚丙烯酰胺产品电导率和 透光率的影响。
表1 EDTA加入量对微乳液电导率和透光率的影响
w (EDTA) /%
0 0. 30. 5 1. 0 1. 5 2 0
电导率/^S ■ 透光率/%tn'2) 0. 082 0. 081 94. 8 95. 40. 079 0. 083 0. 092 0. 095 98. 3 97. 4 96. 2 78 4
由表1可知,随着EDTA的加入量的不断增大, 电导率先减小、后增大,且透光率先增大、后减小,在 EDTA的加入量为0. 5%时出现极值。说明随着 EDTA的加入量不断增大,乳液的稳定性先增强、后 变弱,可能是因为在EDTA的加入量小于0. 5%时, 随着EDTA用量的增大,微乳液的金属离子逐渐被 EDTA络合,降低了其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因而乳 液的稳定性得到加强;但当EDTA的加入量为 0. 5%以后继续增大时,乳液中的金属离子已基本完 全被络合,多余的EDTA反而会降低微乳液的稳定 性。因此,EDTA的最佳加入量为0. 5%。
2 2搅拌速度对两性聚丙烯酰胺微乳液电导率和 透光率的影响
反相微乳液聚合是以每个微乳液液滴为聚合单  
元,不同的搅拌速度对液滴的大小和形状有较大的 影响,间接地影响着两性聚丙烯酰胺产品的性能,选 择适宜的搅拌速度有利于形成和维持稳定的反相微 乳液。搅拌速度对两性聚丙烯酰胺乳液电导率和透 光率的影响见表2 (EDTA加入量为0. 5%,其他条 件同表1)。
表2搅拌速度对微乳液电导率和透光率的影响
搅拌速度八^^-1)
100200300400500
电导率/(吣,am-2)0. 2120. 07950. 07820. 1020. 105
透光率 /%89. 893. 697. 296. 392. 5
由表2可知,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大,电导率先减 小、后增大,而透光率则先增大、后减小,在搅拌速度 为300 r/min出现极值,说明在搅拌速度为300 r/min 时,乳液的稳定性最好,原因可能是搅拌速度在较低 (<300 r/min)时,增加搅拌速度,促使水相均匀地 分散在油相中,乳液稳定性得到增强;而当搅拌速度 超过300 r/min,液滴间碰撞频率增加,且由于搅拌 速度过大,混入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中的空气增多, 最终导致微乳液稳定性下降。因此,最佳搅拌速度 为 300 r/min。
2 3乳化剂用量对两性聚丙烯酰胺微乳液电导率 和透光率的影响
反相微乳液聚合是以每个纳米液滴为聚合单 元,液滴的数量影响着聚合后的产物性能,而乳化剂 用量的大小决定着液滴分布密度,乳化剂用量越 大,液滴分布密度也越大,因此乳化剂的加入对两 性聚丙烯酰胺微乳液产品性能影响很大。表3列 出了乳化剂用量对两性聚丙烯酰胺微乳液电导率 和透光率的影响(搅拌速度为300 r/min,其他条件 同表2)。
表3乳化剂用量对微乳液电导率和透光率的影响
w (乳化剂)/%
12. 2014. 6316. 6718 6120. 4522. 22
电导率 /(S .am-2) 0. 3320. 2710. 2520. 2580. 2620. 295
透光率 /% 48. 272 691. 598. 797. 696. 8
由表3可知,反相微乳液稳定性随着乳化剂的 用量的增加,先增强、后变弱。反相微乳液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工艺优化,这主要是由于一定量 的乳化剂(用量小于18. 61%。时)能够形成稳定的反 相微乳液体系。当乳化剂的浓度超过最终聚合物粒 子表面形成单分子乳化剂层所需的量,体系中存在 大量空胶束和被溶胀的胶束,减小了微液滴间碰撞 获得单体的几率,导致体系的稳定性下降。最佳乳 化剂用量为18. 61%。
2 4反应时间对两性聚丙烯酰胺微乳液电导率和 透光率的影响
反相微乳液聚合和其他的聚合方法一样,需要 有一个较好的反应时间,才能得到较高的转化率和 理想的相对分子质量产品,同时,随着转化率和产品 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使得微乳液中的液滴内的结构 趋于均一,导致乳液的稳定性增强。探讨了反应时间 对两性聚丙烯酰胺微乳液电导率和透光率的影响,结 果见表4 (乳化剂用量为16 67%,其他条件同表3)。
表4反应时间对微乳液电导率和透光率的影响
反应时间/h
0. 51. 0 1. 52 0 2 5 3. 03. 5 4. 0
电导率0.0950.0820.0810.0860.0720.0610. 0600.058
/(^S ' cm-2)
透光率 /%〇 88 6 92 5 94. 3 96. 3 97. 2 9& 4 98. 6 98 7
由表4可知,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反相微乳液 的电导率逐渐变小,而透光率则逐渐变大,说明随着 反应时间的增加,微乳液的稳定性提高,当反应时间 超过3 h时,稳定性变化趋小,基于生产方面的考 虑,选择3 h为最佳反应时间。
2 5引发剂用量对两性聚丙烯酰胺微乳液电导率 和透光率的影响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具有反应活化能低、引发 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低温引发聚合,反相微乳液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工艺优化,因此,选用 过硫酸胺和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为引发 剂。引发剂加入量对两性聚丙烯酰胺微乳液电导 率和透光率的影响见表5 (反应时间为3 h,其他条 件同表4)。
表5引发剂用量对微乳液电导率和透光率的影响
W(引发剂)/。/。
0. 20. 30. 50. 71. 0 1. 33 1. 67
电导率.an-2)0■0780.0650.0620.0680.0730.0820.095
透光率 /%94. 5 96. 4 97. 7 95. 6 94. 7 92 5 91. 3
由表5可知,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大,电导率先 减小、后增大,而透光率先增大、后减小,在引发剂用 量为0. 5%时,电导率最小、而透光率最大,说明当 引发剂用量为0. 5%时,乳液的稳定性最强,因而选 择引发剂最佳用量为0. 5%。
2 6单体浓度对两性聚丙烯酰胺微乳液电导率和 透光率的影响
反相微乳液聚合为单个液滴中的聚合反应,单体 浓度的变化,导致单个液滴内的单体数量变化,对两性 聚丙烯酰胺微乳液电导率和透光率具有较大的影响, 如表6所示(引发剂用量为0 5%,其他条件同表5)。
表6单体浓度对微乳液电导率和透光率的影响
W (单体)/〇/〇
404550556065
电导率 /(pS .an-2) 0. 0750. 0680. 0620. 0650. 0710 077
透光率/% 56. 388 997 594 976 859 4
由表6可知,在相对较低单体浓度[w (单体)< 50% ]下,随单体浓度的增大,反相微乳液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工艺优化,两性聚丙烯酰胺的电 导率变小,而透光率变大,即反相微乳液的稳定性增 强。而当单体质量分数超过50%后,随单体浓度的 增加,微乳液的电导率变大,而透光率变小,微乳液 的稳定性下降。主要原因是单体质量分数小于 50%时,随着单体浓度的增大,微乳液体系的两性聚 丙烯酰胺微乳液产品转化率增大,微液滴的结构均 一性增强,因而乳液的稳定性也就得到加强。但当 单体质量分数增大到超过50%时,随着聚合的进 行,体系中单体转化率达到一定值之后,液滴内的黏 度会大大提高,结果使单体无法及时扩散到正在增 大的大分子链活性基附近,结果导致聚合度因扩散 控制的缘故而下降,另外,由于单体浓度过高,反应 热从难以粘滞的粒子中迅速传导到介质中,造成反 应局部过热,从而导致乳液的稳定性下降。因此,选 择最佳单体质量分数为50%。
2 7反应温度对两性聚丙烯酰胺微乳液电导率和 透光率的影响
聚合温度是影响聚合反应和微乳液稳定性的一 个重要因素,反相微乳液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工艺优化,主要影响:①界面张力;②界面膜的弹 性与粘性;③乳化剂在油相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 ④I由水间的相互溶解度;⑤分散液滴的热搅动。因 此,探讨了温度对两性聚丙烯酰胺物化微乳液电导 率和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见表7 (单体质量分数为 50%,其他条件同表6)。
表7温度对微乳液电导率和透光率的影响
温度/ C
152025303540
电导率 / PS .an-2) 0. 0640. 0660. 0680. 0780. 0810 085
透光率 / % 98 597. 897 396 795 492 6
由表7可知,随着聚合温度的增加,乳液的电导 率逐渐增大,而透光率逐渐变小。说明随着温度的 提高,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反相微乳液稳定性下降,这 可能是由于随着温度的升高,使液滴之间进行碰撞 而产生聚结的速率增大,改变了油相与水相的化学 匹配,导致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下降。但由自由基 聚合理论可知,温度过低,两性聚丙烯酰胺的转化率 会很低,这样合成成本相对会较高,综合考虑,选择 反应温度25 'C为最佳反应温度。
2 8最佳反应条件制备的两性聚丙烯酰胺的性能 2 8. 1物化性能
经上述单因素实验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 EDTA加入量0. 5%、搅拌速度300 r/min、乳化剂用 量18 61%、反应时间3 h引发剂用量0. 5%、单体
质量分数50%、反应温度25 C,在此最佳反应条件 下聚合制得两性聚丙烯酰胺性能如表8所示。
表8单因素优化后两性聚丙烯酰胺的物化性能
物化性能测试数据
电导率/PS ■m-2)0 062
透光率 /%96 8
由表8可知,经单因素优化后制备的两性聚丙 烯酰胺微乳液电导率小于单因素实验中的微乳液, 且透光率最大,说明单因素优化后制得的两性聚丙 烯酰胺微乳液稳定性较好。
2 8 2助留助滤性能
最佳反应条件下制备的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助留 助滤性能如表9所示。
表9两性聚丙烯酰胺用量对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w俩性聚丙烯酰胺)/%
0 0. 02 0. 040. 060. 080.10
纸料留着率/%84 58 87 93 89 7192. 3293. 4893.77
打浆度厂SR39 37. 2 35. 633. 332. 932.7
由表9可知,随着两性聚丙烯酰胺用量的增加, 纸料留着率不断增大,反相微乳液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工艺优化,打浆度不断减小,在两性聚丙 烯酰胺加入量达到0. 08%时,纸料留着率与空白样 相比提高了 8. 9%,而打浆度降低了 6. 1 °SR,说明 单因素优化后的两性聚丙烯酰胺有较好的助留助滤 性能,通过电导率和透光率优化反相微乳液制备两 性聚丙烯酰胺聚合工艺是可行的。
3结论
(1)反相微乳液制备两性聚丙烯酰胺的最佳反
应条件为:EDTA加入量0 5%对单体质量)、搅拌 速度为300 r/min、乳化剂用量为18. 61% (对乳液 总质量)、反应时间为3 h引发剂用量为0. 5% (对 单体质量)、单体质量分数为50% (对水相质量)、反 应温度为25 'C。
⑵通过检测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两性聚丙烯酰 胺的助留助滤性能,发现两性聚丙烯酰胺具有较好的 助留助滤性能,当加入量为0 08%对绝干浆)时纸料 留着率提高了 8 9%,而打浆度则降低了 6 1 °SR。
本文推荐企业:山东东达聚合物有限公司(http://www.sdpamchina.com/),是专业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生产厂家,专业生产聚丙烯酰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非离子聚丙烯酰胺。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东达聚合物有限公司全体员工为海内外用户提供高技术,高性能,高质量的聚丙烯酰胺产品。专业聚丙烯酰胺生产厂家:山东东达聚合物有限公司热忱欢迎国内外广大客户合作共赢。